因為專業
所以領先
晶粒粘接(Die Bonding)作為半導體封裝后道工序的關鍵環節,承接劃片工藝,將切割后的晶圓芯片固定于封裝基板(如引線框架、印刷電路板或陶瓷基板),為后續電氣互連與物理保護奠定基礎。其核心作用包括:
物理固定:通過粘合劑或鍵合材料將芯片與基板機械連接,抵御外部沖擊與環境應力;
熱管理:優化芯片與基板間的熱傳導路徑,輔助芯片散熱;
電氣連接:部分工藝(如含金屬填料的粘合劑)可實現芯片背面與基板的電導通。
該工藝直接影響封裝良率、可靠性及散熱效率,是先進封裝技術(如2.5D/3D集成)的重要支撐。
環氧樹脂粘合
采用含銀顆粒的糊狀或液態環氧樹脂,通過點膠或涂覆方式施加于基板,放置芯片后經150–250°C固化形成粘合。
優勢:成本低、工藝成熟,適用于中小尺寸芯片;
挑戰:膠層厚度不均易導致翹曲(Warpage),影響后續封裝精度。
焊料鍵合
使用焊錫球凸點(Solder Bump)或微凸點(Microbump),通過回流焊實現芯片與基板的金屬互連,常見于倒裝芯片(Flip Chip)工藝。
應用場景:高密度I/O芯片封裝,如CPU、GPU的2.5D/3D集成。
晶片黏結薄膜(DAF)鍵合
DAF是一種預貼于芯片背面的薄膜狀粘合劑,厚度可控制在微米級且均勻性高,適用于多芯片堆疊(MCP)。
優勢:膠層厚度精確(±1μm),減少翹曲,支持超薄芯片鍵合;
趨勢:逐步替代傳統環氧樹脂,成為先進封裝主流方案。
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
通過金屬(如Cu-Cu)直接鍵合與介質層(如SiO?)融合,實現芯片間無凸點互連,間距可縮小至1μm以下。
突破:打破傳統焊料凸點的密度限制,支撐3D IC堆疊技術。
基板準備:清潔封裝基板表面,確保無雜質影響粘合;
粘合劑施加:通過點膠、印刷或DAF貼膜方式預置粘合材料;
芯片拾取與放置(Pick & Place):
頂出(Ejection):使用頂針從切割膠帶下方頂起芯片,形成微小間隙以便拾取;
真空吸拾:通過固晶機(Die Bonder)的吸嘴精準抓取芯片并對準基板;
固化/回流:根據材料特性進行熱固化(環氧樹脂/DAF)或回流焊(焊料鍵合);
檢測:通過AOI(自動光學檢測)檢查鍵合精度與膠層缺陷。
設備名稱 | 功能描述 | 關鍵指標 |
固晶機(Die Bonder) | 實現芯片的高精度拾取與放置 | 定位精度(±1–5μm)、產能(UPH) |
頂出裝置(Ejector) | 從切割膠帶分離芯片,避免物理損傷 | 頂針力度控制(0.1–1N) |
固化爐/回流爐 | 粘合劑固化或焊料熔融 | 溫度均勻性(±5°C) |
超薄芯片鍵合風險:芯片厚度降至50μm以下時,頂出與吸拾過程易導致碎裂;
熱應力匹配:芯片與基板材料的熱膨脹系數(CTE)差異可能引發界面開裂;
高密度集成需求:傳統鍵合方法難以滿足3D堆疊中μm級間距的精度要求。
材料創新:開發低模量、高導熱DAF薄膜,提升散熱與抗翹曲能力;
工藝融合:混合鍵合技術與TSV(硅通孔)結合,推動3D IC商業化落地;
智能化生產:引入AI視覺定位與力反饋控制,提升固晶機的良率與效率。
隨著半導體器件向微型化、高功率密度發展,晶粒粘接工藝正從“機械固定”向“高密度互連載體”轉型,成為先進封裝技術迭代的核心驅動力。
國產芯片清洗劑選擇:
水基清洗的工藝和設備配置選擇對清洗精密器件尤其重要,一旦選定,就會作為一個長期的使用和運行方式。水基清洗劑必須滿足清洗、漂洗、干燥的全工藝流程。
污染物有多種,可歸納為離子型和非離子型兩大類。離子型污染物接觸到環境中的濕氣,通電后發生電化學遷移,形成樹枝狀結構體,造成低電阻通路,破壞了電路板功能。非離子型污染物可穿透PC B 的絕緣層,在PCB板表層下生長枝晶。除了離子型和非離子型污染物,還有粒狀污染物,例如焊料球、焊料槽內的浮點、灰塵、塵埃等,這些污染物會導致焊點質量降低、焊接時焊點拉尖、產生氣孔、短路等等多種不良現象。
這么多污染物,到底哪些才是最備受關注的呢?助焊劑或錫膏普遍應用于回流焊和波峰焊工藝中,它們主要由溶劑、潤濕劑、樹脂、緩蝕劑和活化劑等多種成分,焊后必然存在熱改性生成物,這些物質在所有污染物中的占據主導,從產品失效情況來而言,焊后殘余物是影響產品質量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離子型殘留物易引起電遷移使絕緣電阻下降,松香樹脂殘留物易吸附灰塵或雜質引發接觸電阻增大,嚴重者導致開路失效,因此焊后必須進行嚴格的清洗,才能保障電路板的質量。
合明科技研發的水基清洗劑配合合適的清洗工藝能為芯片封裝前提供潔凈的界面條件。
合明科技運用自身原創的產品技術,滿足芯片封裝工藝制程清洗的高難度技術要求,打破國外廠商在行業中的壟斷地位,為芯片封裝材料全面國產自主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推薦使用合明科技水基清洗劑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