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專業
所以領先
產業鏈垂直整合與工藝突破
國內企業通過IDM模式(設計-制造-封裝一體化)實現全產業鏈布局,例如比亞迪半導體、中車時代半導體等覆蓋襯底、外延、芯片設計及封裝測試環節。技術工藝方面,國產廠商已實現銅線鍵合+銀燒結封裝、激光切割等先進工藝,提升模塊壽命和可靠性,部分產品通過車規級AQG324認證。
芯片性能與產能提升
方正微電子、浙江晶能等企業推出1200V SiC MOSFET模塊,性能對標國際主流水平。2024年國內SiC襯底產能達500萬片/年,價格僅為國際水平的40%,6英寸晶圓良率顯著提升,8英寸產線逐步投產。
技術適配與系統優化
國產SiC模塊通過高頻開關特性(40kHz以上)減少無源元件體積,系統級成本低于進口方案5%以上。例如,比亞迪1200V SiC模塊功率密度提升30%,支持800V高壓平臺。
新能源汽車領域主導地位
國產SiC模塊在主驅逆變器、OBC(車載充電機)等場景加速滲透。2023年國內新增45款SiC車型,比亞迪、小鵬等車企采用國產SiC方案,2025年車規級SiC模塊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預計超30%。
充電樁與V2G場景爆發
深圳V2G實測驗證國產SiC模塊在雙向充電樁中的高效性,支持350kW快充及兆瓦級放電。2025年中國充電樁市場規模將突破1800億元,V2G充電樁占比提升至29.3%。
政策與產業集群驅動
國家《碳化硅功率器件測試標準》及地方鏈長制推動國產優先采購,2023年國產SiC器件在《汽車芯片推薦目錄》占比35%。深圳、無錫等地形成SiC產業集群,加速技術迭代。
技術瓶頸與國際競爭
國產SiC模塊在高溫穩定性、長期可靠性(如1000次溫度沖擊測試)及專利布局(2023年國內專利授權量增58%)仍需突破。國際廠商如英飛凌通過全球化布局和全材料體系(硅、SiC、GaN)維持優勢。
未來發展方向
技術迭代:開發適配800-1200V高壓平臺的模塊,優化12英寸晶圓工藝,降低單位成本。
場景擴展:拓展至智能電網、低空經濟(如無人機電源)及工業領域,2030年全球SiC市場規模預計達19.8億美元。
全球化布局:通過綁定海外車企(如歐洲市場)及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打破外資技術壁壘。
國產車規級SiC模塊通過技術突破、成本優化及政策支持,已在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未來需聚焦工藝創新、場景拓展及全球化戰略,以應對國際競爭并搶占全球70%的SiC產能優勢。
SiC模塊芯片清洗劑選擇:
· 水基清洗的工藝和設備配置選擇對清洗精密器件尤其重要,一旦選定,就會作為一個長期的使用和運行方式。水基清洗劑必須滿足清洗、漂洗、干燥的全工藝流程。
· 污染物有多種,可歸納為離子型和非離子型兩大類。離子型污染物接觸到環境中的濕氣,通電后發生電化學遷移,形成樹枝狀結構體,造成低電阻通路,破壞了電路板功能。非離子型污染物可穿透PC B 的絕緣層,在PCB板表層下生長枝晶。除了離子型和非離子型污染物,還有粒狀污染物,例如焊料球、焊料槽內的浮點、灰塵、塵埃等,這些污染物會導致焊點質量降低、焊接時焊點拉尖、產生氣孔、短路等等多種不良現象。
· 這么多污染物,到底哪些才是最備受關注的呢?助焊劑或錫膏普遍應用于回流焊和波峰焊工藝中,它們主要由溶劑、潤濕劑、樹脂、緩蝕劑和活化劑等多種成分,焊后必然存在熱改性生成物,這些物質在所有污染物中的占據主導,從產品失效情況來而言,焊后殘余物是影響產品質量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離子型殘留物易引起電遷移使絕緣電阻下降,松香樹脂殘留物易吸附灰塵或雜質引發接觸電阻增大,嚴重者導致開路失效,因此焊后必須進行嚴格的清洗,才能保障電路板的質量。
· 合明科技研發的水基清洗劑配合合適的清洗工藝能為芯片封裝前提供潔凈的界面條件。
· 合明科技運用自身原創的產品技術,滿足芯片封裝工藝制程清洗的高難度技術要求,打破國外廠商在行業中的壟斷地位,為芯片封裝材料全面國產自主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 推薦使用合明科技水基清洗劑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