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專業
所以領先
氮化鋁(AlN)陶瓷基板憑借高導熱性(理論值320 W/m·K)、低熱膨脹系數(與硅接近)、優異電絕緣性及化學穩定性,成為高功率電子器件的理想散熱材料,廣泛應用于高溫、高頻、高散熱需求的場景。
技術進展:
已掌握流延成型、熱壓燒結等工藝,但高端產品(如超薄基板、多層布線基板)仍依賴進口。
原材料純度不足(國產氮化鋁粉體純度普遍低于99.5%),導致導熱率(約180-220 W/m·K)低于進口產品(250 W/m·K以上)。
研發動態:
高校(如清華大學、中科院)與企業合作攻關粉體合成技術,部分廠商實現99%以上純度粉體自產。
激光活化金屬化(LAM)等先進工藝逐步試用,提升電路精度。
LED照明:替代氧化鋁基板,用于大功率LED芯片(如汽車頭燈、紫外LED),國內滲透率約20%,增速顯著。
功率電子模塊:
新能源汽車:IGBT模塊基板需求激增,比亞迪、蔚來等車企推動國產替代。
光伏逆變器:華為、陽光電源采用國產基板測試,成本優勢明顯。
5G通信:基站射頻功放模塊需耐高溫基板,華為、中興供應鏈中試用國產產品。
航空航天:衛星電源系統小批量采購,但需通過嚴苛可靠性認證。
國際廠商:日本京瓷、東芝,美國羅杰斯主導高端市場,占全球70%份額,產品導熱率高達270 W/m·K以上。
國內主要廠商:
中瓷電子:量產單層基板,切入華為5G供應鏈。
三環集團:垂直整合粉體-基板-金屬化鏈條,成本競爭力強。
福建華清:專攻LED領域,市占率國內第一(約35%)。
國產替代率:中低端市場替代率超50%,高端市場不足10%。
技術瓶頸:
粉體合成工藝(碳熱還原法能耗高)、燒結助劑優化不足,致密度低。
金屬化層結合強度弱(<20 MPa vs 進口30 MPa),影響長期可靠性。
成本壓力:
高純度粉體進口價達300-500元/kg,國產基板成本比進口低30%,但性能差距制約溢價。
認證壁壘:車規級AEC-Q200認證周期長達2年,僅少數企業通過。
需求爆發:
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預計達15億美元,中國占40%,新能源車+5G驅動年增25%。
技術突破方向:
納米級粉體制備、無壓燒結工藝、三維封裝基板研發。
政策扶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電子材料”專項投入超2億元。
行業整合:
區域產業集群形成(如福建、湖南),頭部企業并購擴產,加速進口替代。
國產氮化鋁基板正處于**“中低端放量、高端突破”**的關鍵期。3-5年內,若能在粉體純度和金屬化工藝上取得突破,有望在新能源汽車、5G等領域實現50%以上國產化率,成為全球供應鏈重要參與者。企業需加大研發投入,聯合下游客戶定制開發,以打破國際技術壟斷。
SP300是一種專用于氧化鋁、氮化鋁陶瓷基板清洗的水基清洗劑,配合超聲波清洗工藝,能有效去除陶瓷基板表面的激光鉆孔殘留、灰塵、油污等污垢,使陶瓷基板后續的金屬化具有良好的結合力。